咨询电话:
0516-86552558
|
|
污染地块土壤修复
发布时间:2021-04-16 浏览次数:871
根据DNAPLs在地下环境所处的位置,DNAPLs空间分布如下: (1)DNAPLs泄漏只到达非饱和带 DNAPLs泄漏至地表后,受到重力作用向下迁移 如图1 所示,DNAPLs泄漏至地表后,受到重力作用向下迁移。DNAPLs泄露只到达非饱和带的分布情况 (2)DNAPLs穿过非饱和带沿弱透水层迁移 如图2 所示,泄漏量较大的DNAPLs可穿过非饱和带,进入饱和带,随后继续向下迁移直到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表面形成DNAPLs池。迁移过程中,部分DNAPLs被毛管压力束缚在迁移路径中的土壤孔隙中。 DNAPLs穿过非饱和带在第1含水层中形成污染羽,同时也在不连续的弱透水层表面不断形成DNAPLs池,溢出的DNAPLs通过弱透水层边缘继续向下迁移,直至达到连续的弱透水层表面。若DNAPLs溢出处距离污染源很远,追踪DNAPLs迁移路径的难度将显著增加。 DN2.jpg 图2 DNAPLs在连续和不连续弱透水层上的迁移 (3)多层污染 如图3 所示,DNAPLs穿过非饱和带形成了污染羽,同时也在第1含水层底部形成DNAPLs池。DNAPLs池通过含水层底部的裂缝继续向下迁移,到达第2含水层,形成污染羽及污染池。 DN3.jpg 图3 DNAPLs多层污染 (4)DNAPLs进入岩石或黏土层裂缝 DN4.jpg DNAPLs进入岩石或黏土层裂缝 如图4所示,DNAPLs进入岩石或黏土层裂缝后,其迁移分布由裂缝系统的性质(数量、密度、尺寸、方向等)决定。由于裂缝可能延伸较广,因此DNAPLs可在连通的裂缝中发生较长距离的迁移。裂缝系统具有较强的不可判性,进入其中的DNAPLs会在死端缝隙被捕获或者残留在迁移路径上。残留在死端缝隙内及迁移路径上DNAPLs是治理的难点,是地下水的长期污染源。 |